9.29.2009

Music for the End of Time, by Jen Bryant, illustrated by Beth peck

法國作曲家Olivier Messiaen(oh-LIV-yay MAYS-yun)(1908-1992)在集中營裡,被允許到廁所角落的一張小桌子寫曲,完成了一套四重奏的曲譜。得以在集中營裡與其他三位音樂家發表,直到他被釋放,他說他所經歷的體諒與關懷是從未聽聞過的。
他用他建築、數學背景的基礎,發展出他特有的音樂作曲理論。

The Harmonica, by Tony Johnston, illustrated by Ron Mazellan

看封面就知道與集中營有關,這個男孩原來的家庭溫暖,熱愛音樂,父親教他學會吹口琴,他們常常伴著琴聲跳舞,直到納粹軍隊進入波蘭的首都發現這家尚未被送往集中營,於是天倫不再,唯有口琴伴著他,也因此他不用被關進瓦斯氣室,因為長官喜歡聽他吹的舒伯特。

Tortoni Trmolo—the Cursed Musician, by Tomi Ungerer


台譯"魔法音符"。充滿想像與趣味的溫格爾作品。

M Is for Music, by Kathleen krull, illustrated by Stacy Innerst


畫風非常特別,根據書上的說法是油料、壓克力顏料畫在gessoed board and tin.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by 伊勢英子,翻譯by 林真美

原作2000年,譯作2005。
1995年阪神大地震,1998年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支援慈善團體邀請伊勢英子參加千人大提琴的合奏。她以前前後後的心情寫繪成這本繪本。

Mozart Finds a Melody, by Stephen Costanza

星期六要“交稿“的Mozart,沒有靈感,倒著想、在浴缸拉小提琴、在空白的樂譜紙上射飛鏢看看那些洞可不可以變成旋律。正是極度苦惱時,聽到小鳥的叫聲,剛好,幫他的鋼琴協奏曲起個頭,就飛走了。他急著要將鳥追回的過程,與遇到的人,譜成了這首曲子。

我的莫札特, by 林滿秋,illustrtaed by 黃靜筠

這是一本模仿Smart About Art Series以小朋友做報告的形式介紹音樂家。
林滿秋文采多貌,多嘗試,還頗新鮮的。

Play, Mozart, Play!, by Peter Sis

Strange Mr. Satie, by M.T. Anderson, illustrated by Petra Mathers

The Story of Erik Satie may be strange, but it is true.
這是作者強調的。

Mr. Satie and the Great Art Contest, by Tomie dePaola


用音樂家Satie介紹當時在巴黎的沙龍,畢卡索與馬諦斯的竸爭,當時文藝界重量級人士Gertude與Alice,這兩位性格的女士,辦了個party讓畢卡索展出新的風格畫作,沒想到馬諦斯也剛從尼斯回到巴黎,帶了一些畫,所以兩相比較,由Mr. Satie做評。
最後他們一起到雙叟咖啡聚會。
Ruby提出來的問題還沒得到答案,為什麼Mr. Satie要用貓代表,其他都是人呀?
書的原名:" Bonjour Mr. Satie",

後記:
10/06/09
我決定去函問問Tomie, 至少趁他還在,免得變成無頭案。有回覆時,我會再放上來。
10/11/09
沒有回覆,但是在"His Art and His Stories" p.102-.105 Barbara Elleman有一段專論,Tomie喜歡用一些象徵性的動物、符號在書中,有時是對藝術的深入探討,有時是宗教意義;他將畢卡索的藍色時期The Old Guitarist畫成"彈吉他的貓", 這本書是他用心將小時候的經驗放入the Art lesson之後的兩年寫的,就像許多其他藝術家看到The Old Guitarist,發展出音樂、或是其他的畫作。因為Mr. Satie是藝術家,他在裡面還放了一隻老鼠,是貓的朋友,他們是共存的,甚至在書背封底將兩者放在巴黎鐵塔前面。意思好深唷!差點爬不出來。

9.28.2009

Summertime, from Porgy and Bess

text by George Gershwin, DuBose and Dorothy Heyward, and Ira Gershwin
全書內文就是George Gershwin所寫的歌劇Porgy and Bess裡的Summertime一曲的歌詞,猶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是在布袋戲"雲州大儒俠"裡,有誰可以告訴我是誰的出場曲?沒想到在台灣名曲欣賞最雅俗共賞的時代就是布袋戲,不禁要對黃俊雄先生深深鞠躬,我也曾在中秋節站在戲棚下,一邊看後台,一邊看前台為了謝神演的布袋戲,這些音樂就由一位操作,不停地換黑膠唱片。我也完全不知道人物到底與歌曲的關係,不曉得那位土地公知不知道?

The 39 Aprtments of Ludwig van Beethoven, by Jonah Winter, Barry Blitt

多數的傳記都是歌功頌德,極少這樣掀底的;最難解的還是他每次如何搬家?五架鋼琴,雖然沒有腳,但是琴體本身就很重、很大,作者各方考究,並不能得到真相,也許快了!
比起beethoven Lives Upstair,這本的貝多芬生動、呈現生活畫化的一面。

Beethoven Lives Upstairs, by Barbara Nichol, illustrated by Scott Cameron

Barbara曾經製作過一張CD,Beethoven Lives Upstairs,在當時的美育書籍中極具特色,很輕易地打動聽眾的心,這回以紙本呈現,Scott Cameron配合的油畫插畫。
男孩父親去世後,母親將房子分租給一個怪人,他彈無腳鋼琴,在家裡用水潑自己的頭,易怒,聽不見,人見人厭。那人就是貝多芬。
後來小孩同情他的遭遇,與他成為朋友。

9.26.2009

Keeper of Soles, by Teresa Bateman, illustrated by Yayo

看看這盤棋,都是鞋子,臉也是鞋底的形狀,是鞋匠與死神的對決。
鞋匠以紮實的技術打動死神,做舒服的鞋子,讓他一次次地造訪,終於,這次死神決定要執行他的任務…

Hot Jazz Special, by Jonny Hannah

從封面可以知道作者的風格,內頁也採用了類似的錯縱線條畫風,他認為音樂就是靈魂,就是生命自療的能力。許多不能錯過的爵士樂手的名字出現在裡面,這是Jonnh Hannah第一本童書,平時的工作是封面設計,視覺藝術家。

This Jazz man, by Karen Ehrhardt, pictures by R.G. Roth

作者就像組夢幻明星隊般地,組了一個一時之選的爵士樂團。 這些人的音樂盛行於20', 30'年代。

blues journey, by Walter Dean Myers, illustrated by Christopher Myers

最簡易解釋blues的方式就是從節奏來聽,原來blues就是兩種音樂的結合,一個領音,唱兩句主題之後,合音團繼續發展,所以整本書的內文是首詩也是史,對社會邊緣人的吟嘆。

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s Greatest Composers, by Mike Venezia



這系列,非常生動活潑,大概讀過就不會忘了,雖然作者出了類似類型的書好幾十本,但顯然他將人物、歷史關係處理得簡潔易懂。並不因多而濫。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by Anita Ganeri

Benjamin Britten's Composition on CD narrated by Ben Kingsley
這系列還有Opera,是介紹樂團的知識性讀物。

Meet the Orchestra, by Ann Hayes, illustrated by Karen Thompson

用各種動物出場介紹樂團樂器。

9.25.2009

The Story of the Incredible Orchestra, by Bruce Koscielniak

從樂團的歷史上看樂器的演變。作者本人是彈奏爵士吉他和小提琴的樂手,難怪畫來得心應手。

The Philharmonic Gets Dressed, by Karla Kuskin, illustrated by Marc Simont

105個人在表演之前所做的準備,也介紹各個位置、樂器。

Nothing At All, by Wanda Ga'g

畫了一百萬隻貓的Wanda Ga'g,作品年代已久,若非重印出版,很難一窺究竟。
這本是巧合,就在我放眼"nothing"時出現。三隻小狗得到想要的窩,和小孩,一起生活。
看來,"Nothing"亦即是禪生活,對簡單生活的滿足。

The Gift of Nothing, by Patrick McDonnell

一份"沒有"的禮物,讓朋友在一起享受nothing and everything!

最可貴的是這本書來自朋友,其實要送我書很難,很難讓我驚喜,但是這本書的確深深打動了我,是很深很深的情誼。

Nothing To Do, by Douglas Wood, illustrated by Wendy Anderson Halperin

繪者用了八種所謂paterns in nature來繪製畫面。
作者強調doing nothing是人生一種放空、想像、不必計畫的必須。即使現在生活步調變快,孩子還是需要時間、空間,這樣人才是human being不是human doing.

9.24.2009

Nothing, by Mick Inkpen

這隻在閣樓裡被遺忘的小布偶,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聽到有人說"Nothing"以為自己的名字就是Nothing。就在屋子清空之後,它被留著等打掃清理掉。幸好被一隻貓撿到,帶它回到新家,原來是爺爺小時候的玩具。重新清洗,整理,找回名字,和新的主人—這家剛出生的小baby。

Shurman Crunchley, by Laura Numeroff, Nate Evans, illustrated by Tim Bowers

Shurman被期許要接父親的警官工作,但是他一點也不喜歡,也不認為自己適合。
但是就是沒有勇氣說"不!"。

9.22.2009

The Secret Circus, by Johnna Wright

在U-bookstore的舊書區被封面吸引,大大的氣球,還有—祕密。還有,這是本年度的書。
所以幾經篩選後,這是三本中的一本。但是又到Secret Garden時,看到這本書被高高地立放,顯然被列為主打書,色彩溫和卻非常顯目,也是小小故事,一群小老鼠正要整裝出發去他們的祕密地方,Only the mice know...
how to find it.
when to go there
what to wear
how to get there
how it's hidden
what to do there
what to eat there
how to watch
what they'll see there
whom to invite
when it's over
how to keep the circus —(turn the page) secret.

很安靜很溫雅的小書。

9.21.2009

The News Hounds in the Great Balloon Race, A Geography adventure, by Amy Axelrod, illustrated by Tim Bowers

狗記者為了播報熱氣球比賽,陰錯陽差奪得錦標,間接介紹了德州東部地形。
之所以能找到這本絕版書,因為Shurman Crunchley,連結了繪者

The Cats in Krasinski Square, by Karen Hesse, illustrated by Wendy Watson

Karen Hesse是位金獎作家,主要寫作少年小說,但是這本書針對7-10歲,似乎,等不及讀者長大才告訴他們。這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真實過程,60多年前,二次大戰期間,波蘭的首都華沙被德軍佔領,他們將市區的一角圍起鐵絲網,限制猶太人居住,稱為隔離區,惡意地讓他們缺食物、缺藥物,漸漸地,弱病的越來越多,有的就死在街角。
但根據史實說的,當時無法全面封鎖,連電話都可以通,無法監聽,所以有些勇敢的年輕人就冒著生命危險逃離隔離區,暗藏在朋友家或到處匿藏,隨時會被蓋世太保捉到,性命危在旦夕。

裡的女孩,聽姊姊的朋友說有輛載著食物的火車即將進城,他們在隔離區的朋友就會有食物,但是擔憂的是蓋世太保已經知道,所以牽著警犬準備在車站逮捕人。女孩平時常和一群流浪貓玩,這些貓因為主人不在了,即使曾經住好吃好,現在都只能捉老鼠了,牠們痴心地等主人回來。女孩和朋友到處找貓,裝在籃子裡、布袋裡,一起到車站等人,分散站著,等警犬要衝上旅客時就放出幾十隻貓,貓聞到食物的味道到處跑,飢餓的警犬追貓,連蓋世太保也被狗拖得人仰馬翻。

本書採用了40年代,一位波蘭人發明的排版字體,最後,作者引用查詢資料時的用書,同時追念曾經勇敢抵抗的華沙猶太人。也因為有抵抗才有存活,才有口述的歷史。

Flight of the Dodo, by Peter Brown

一群企鵝不服氣,想要飛。
但是闖進暴風雨裡,向會飛的geese求救。

World Series Scarpbook, by Curt Schilling

9.20.2009

This Is Baseball, by Margaret Blackstone, illustrated by John O'Brien

解釋主、客隊每個守備、打擊位置名稱。

Home Run, by Robert Burleigh, illustrated by Mike Wimmer

Teammates, by Peter Golenbock, illustrated by Paul Bacon

"The great Experiment"
Jackie Robinson是第一位在Major league打球的黑皮膚球員。如果他成功了,就可以接二連三,讓negro球員出現。事實也是,之後,Negro League就結束了。所有球員不分膚色,這也是前人的努力。

Lou Gehrig, The luckiest Man, by David A. Alder, illustrated by Terry Widener

可能是因為封面或是人物性格,或就是這本書提供的資訊對我是全新的,對這本書有獨特的喜愛。所以也用作reading group的共讀本。

The Babe & I, by David A. Alder, illustrated by Terry Widener

從經濟大蕭條,到Babe Ruth受傷休息,孩子領會到人生有起有落。
根據July 14-22, 1932的真實報導寫作的。
A note about the Author's dedication:
I am the second of six children. When my older brother, Joseph, was a toddler, our aunt Bette looked at him, laughed, and said, "hi, Butch."Joseph laughed, looked at her, and repeated, "Hi Butch." From then on she has been our beloved "Hi Butch." I learned from her to speak lovingly to children, because they repeat what they hear.
作者David A. Alder為兒童寫作了許多傳記類的讀物。這段話很有道理。

Nick Plays Baseball, by Rachel Isadora

用Nick為主角,介紹棒球規則。

9.18.2009

Players In Pigtails, by Shana Corey, illustrated by Rebecca Gibbon

二次世界大戰時,當男子都被征役從軍,Katie Casey(虛擬姓名)促成全國女子棒球聯盟的誕生。

Baseball Saved Us, by Ken Mochizuki, illustrated by Dom Lee

這是本Lee and Low Award winner.
記述WWII時,美國視境內日本家庭為可疑的敵人、悉數送往位於西岸的集中營。
用故事描述在營裡打棒球的經過。

9.17.2009

Baseball Treasures, by Stephen Wong

從球、球棒、球衣、球卡的收集,看到這些周邊的演進,但不能忘記的,還是球員神奇的表現。
作者是華裔,從事商業,但對棒球歷史特別感興趣,如數家珍。
除了這本,還有:
Baseball: Inside the World's Finest Private Collections.
由Smithsonian出版。

Dear Ichiro, by Jean Davies Okimoto, illustrated by Doug Keith

鈴木一郎是西雅圖水手隊的外籍兵,看名字也知道他是從日本來的。從小孩與朋友吵架到與爺爺一起去看棒球,爺爺對一個過去是敵人的日本人現在來幫美國打球的觀點出發,重新詮釋朋友的定義。帶給小朋友無限寬廣的心。
是本非常題材非常特殊的圖畫書。我喜歡!

We Are the Ship, The Story of Negro league Baseball

Kadir Nelson善用逼真的人像表情,讓每個畫面都震撼。
這算是一本Negro League的記錄,史上最快的投手、難忘的戰役,一一呈現。
也是2008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illustrated Children's Books 之一。

9.16.2009

Casey BACK at Bat, by Dan Gutman, painted by Steve johnson and Lou Fancher

重新詮釋casey at the bat,因為被接殺之前,casey的確擊出非常遠的一球 只不過這球飛過義大利、埃及、印度,甚至到遠古,恐龍世紀,回來時卻被游擊手接個正著。所以出局結束比賽。
這流傳已久的棒球詩,有了不同的角度閱讀。

9.15.2009

Casey At the Bat, by CHristopher Bing

這原來是一首詩,1888年6月3日在舊金山觀察報(San Francisco Examinor) 發表。作者應該是Ernest Lawrence Thayer。
全書以舊報紙風格繪製,仿古發黃的書頁,加上背景如報紙的鉛字排版,和以線調為主的畫面,是少見的精工。

The Bat Boy & His Violin, by Gavin Curtis, illustrated by E.B.Lewis

這個小孩愛拉小提琴,但是爸爸是球隊經理,熱愛運動,想要他多到外面運動,所以交代他一個任務:為選手準備球棒,但是他一點也弄不清狀況,把球棒擦太乾淨,以致於球員一揮棒球棒就飛出去了,幸虧裁判閃得快。他覺得自己麼都做不好,惹人嫌,於是開始拉琴,他為每位球員拉不同的曲子,有莫札特,有貝多芬。
讓球隊所賽皆捷,直到最後與Monarch爭奪Negro league的寶座時,才以1分飲敗。

爸爸說他們已經比預期的表現好太多了,球員跳槽後,他們的球隊早就沒什麼競爭力了,還能表現這麼好,出乎意外,最後輸了也是意料中的,但是要男孩拉一首讓大家愉快的曲子,所以他選了Minute Waltz,反覆又反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