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08

The Arrival, by Shaun Tan


這本書作者Shaun Tan(陳志勇)澳洲圖畫書創作者,他的父親是華人,1960年由馬來西亞移民到澳洲,這種世代移民心情應該是這本書的主軸,但是作者用無國界、無種族的概念呈現人與時代的轉變。我在書中看到家庭的力量、面對不同環境的勇氣、有探險、有奇遇、有契機;聽說他即將到台北,2/15有演講,別錯過!

蝴蝶頁出現了60幅約三公分平方大小、泛黃的人相畫,書中所有的文字都是奇幻文字(與abc對應,還是有跡可循),只有書名頁上的一張Ispection Card是英文的。
全書有五個章節,
I. 在某個陰影下留下妻女獨自出發,
II.航行與到達之後直到找到安身之處,
III. 在新城市遇見新朋友、覓食、再度體驗到毀滅、驚恐與被營救,
IV. 找到工作、遇見經歷戰爭的老人,
V. 收到妻子的訊息、與家人團聚。

他參考佐證了多本與移民史有關的書籍,模擬十九世紀畫作中的船,研究亞、歐、美、澳洲的移民經驗,在2006年已經搬上澳洲的舞台

1.30.2008

Kami and the Yaks, Andrea Stenn Stryer, illustrated by Bert Dodson

去年看到一個廣告,心動到差點跑到喜馬拉雅山腳去蓋學校,有一群西雅圖的善心人士,捐款、募款,與尼泊爾當地的居民合作,只要村莊有意願蓋學校,這個社團就幫他們籌設相對基金,一方一半,但是尼泊爾居民必須自己蓋,這與我的“幫助有需要而且想要的人“理念相近,因為當地人民的付出會相對地讓他們珍惜學校,相較只是出錢出力幫人家興學不同的,這個團體Room to Read由原來任職微軟公司的John Wood在某次旅行之後發願要為沒有書讀的孩子建學校和圖書館。他以創業家的職場經驗、觀念,投注慈善事業,不是一昧行善,首重效率、效應。

喜馬拉雅山的地形與氣候,就像神祕的神祉,許多事故都是人定勝天的反證,Into Thin Air講這種攻頂的亢奮讓登山客不計任何代價,一場又一場地上演悲喜劇。所有的登山客都需要雪巴(sherpa)的幫助,不管是負重、路導,都得借重雪巴的經驗。

這本圖畫書裡的主角Kami的家族就是雪巴家族,他們倚賴維生的交通工具是犛牛,這些人居住在深山裡已有500年的歷史了,自從百年前英國人夢想征服世界最高峰,就有雪巴的工作,他們為人煮飯、搭帳篷、維護安全、導覽、擔負所有協助工作。在風雪來臨前,從小就耳聾的Kami找不到家中的四隻犛牛,他不會說話,即使拼命向父親解釋受困的犛牛,都無法溝通,反倒被父親以為到處亂跑讓家人擔心。幸好哥哥猜懂他的意思,大家一起救回家裡最重要的生計幫手。

雪巴夏天住在高山上,平常居住有聚落,通常是兩層的屋子,一樓是給牲畜的地方和儲物空間,樓上才是家人使用。

這本書為小讀者清楚精簡地介紹不同文化與兒童的生活,是出版社的第一本書,印刷精緻,裝訂採介於精裝與平裝之間的內折兩層封面,非常欣賞,一來節省紙張,雖然是否降低成本無從得知,二來,價格也介於兩者之間,加上插畫精緻,訝異為什麼沒得獎,還好,查證後得知ALA的確有頒Schneider Book Award(身心障礙議題),一了Charlene心願。

1.20.2008

Golden Legacy, by Leonard S. Marcus

Leonard S. Marcus以史學家的精神為兒童文學記錄歷史,他的新作:Golden Legacy


側邊書背金色稻穗與熊的標誌、讓小孩在超市就有書看、即使藥局也有專櫃、廉價、不穿書衣+硬皮不易折損、簡單或耳熟能詳的故事,這些都是Golden Books 的代表。在65年前,結合印刷、出版、通路、消費的改變,以小小一本一本的書奠定事業基礎,改寫出版史。

在書的通路限於圖書館、學校時,二次大戰期間,孩子缺人照顧、事業低迷,有人認為童書市場尚待開發充滿前景,這群人建立童書事業,蔚為奇觀。雖然現在以我們看圖畫書的角度,覺得Golden Books 粗糙、簡陋,但是Sesame Street, Richard Scarry, Walt Disney,還有很多現在無法道出書名、作者的書,都經由這樣一本25毛的書普及到各家庭,奠立閱讀基礎。即使當時,Golden Books也不受到圖書館員、學校的青睞,因為這樣的讀物幾乎就像報攤的小報,不登大雅。1938就開始的Caldecott Award從來不多看它一眼。

1954年時Madeline也出版了Golden Book edition;至今仍出版的Pat the Bunny, by Dorothy Kunhardt;記得蝴蝶頁上的“This book belongs to ______ "嗎?讓孩子擁有財產的感覺;減低成本,用訂書針側釘再封書背膠的做法都是Golden Books的傑作。

這本書詳盡介紹了美國經濟大衰退時代後的童書史,用人、事、書貫穿全局。Leonard 用史學家的方式來對待童書,是我最尊敬的部份。

1.19.2008

Whoo? Whoo? by David A. Carter

是不是看起來有點眼熟?之前,曾經有一本Woof! Woof!書的做法讓廢紙一張都不浪費,左頁剪下來的在右頁就變成一種動物,所以先一張?(問號頁)在左邊和右邊的打洞切割圖形頁,翻面之後左面就是切割圖形,右面就是答案,頗像給小小孩的書,又像大小孩的作品,這樣的作品總是“貴“在點子,也許很多人都以為自己也會或是老師可以用來教學,但是“始作俑者“就是厲害。

色彩與圖案的配置,應該才是作者的功力吧!作者說他的初版完工後送到製造廠印刷、裁減,常常有差錯,都必須親自解釋,讓工廠的作業員瞭解,是他最費力的工作。

ACTION JACKSON, by Jan Greenberg and Sandra Jordan illustrated by Robert Andrew Parker


試試看這個網頁:http://www.jacksonpollock.org/
將滑鼠移到畫面就可以開始滑動產生線條與滴點,如果click滑鼠就會改變顏色,繼續移動就有連續效果,這是Jackson Pollock的創作概念:分層、分色、隨身體轉動創作線條和滴點。如果不想要了就按space bar。那所有的都會消失,重新開始。

Jackson Pollock(1912-1956)的畫作成交價格是全球最高的。但也有畫評認為他的作品被中情局在美蘇冷戰時期過分炒作,因為Pollock象徵美國的自由、內在能量、揮灑,絕不是當時俄國畫家的保守、壓抑,所能相比的,也算是一種政治策略;因為探尋Pollock的作品與人生,無意間發現音速青春,能談藝術與音樂,果真英雄出少年,台灣的年輕一代國際化專業的程度絕對遠超過媒體記者知道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在Action Jackson或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s 系列的Jackson Pollock 都提到他的妻子Lee Krasner(1908-1986)開始這樣潑灑的畫風,由Jackson發展到無人可以模仿,再由Lee與藝評人為他推展,直到目前,他們在紐約州的故居Pollock-Krasner House 仍開放給藝術愛好者從事研究。

1.18.2008

The GIFT of the MAGI, by O. Henry illustrated by Lizbeth Zwerger

這個故事在1906年開始,經過許多不同的版本,也許繪者心裡都有各自對愛的詮釋,所以新版一再出現。
作者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1910)後來因故坐監,一直匿名以O. Henry投稿,,擅長寫小人物的希望與卑微,尤其以出人意外的結局吸引讀者。

這本書的版權寫著1982年,應該是Zwerger早期的書,我在耶誕節之後50%off 買的。這故事大意是一對年輕夫妻,到了耶誕夜都想為對方買禮物,但是他們都沒有多餘的錢買得起禮物,妻子有一頭長髮,她將長髮剪掉賣得的錢買了一條錶鍊給先生,因為先生的表沒有錶鍊,總需要放在口袋,常常掏出來看時間很不方便;而先生下班,看到妻子的長髮不見了,非常沮喪、愕然,因為他將身上最值錢的表典當了,買了一個髮叉送她。有人說這是耶誕節要互送禮物的由來,當然,愛的故事不因時間褪色。

1.17.2008

Henry's Freedom Box, by


因為討論到Underground Railroad (2/1/2007的picturebooks blog) 並且看到Read Roger 2/2/2007上的推薦,訂購了Henry's Freedom Box。

Henry和一般的奴隸一樣,不知道自己幾歲,生日是何時,他被送給主人的兒子,離開家人,他在煙草廠工作,路上遇到Nancy成為他的妻子,他非常的幸運,因為很多奴隸不能與心愛的人住在一起,而且他有三個孩子;但是Nancy擔心她的主人因為生意虧損可能將她們的孩子賣掉,果然,有一天Henry在工作的時候,聽到有人來報訊,說他的妻兒將被送走,當他一路追跑出去也只看到孩子呼喊爸爸,流淚的Nancy。就像所有的奴隸,他不可能再看到他們了。

失落的Henry,只能工作。有一天他搬木箱的時候,突然有靈感,他問一位反對蓄奴的博士Dr. Smith是否能幫他,他要將自己寄到一個沒有奴隸的地方,所有驚險只有自求多福了,他要休假不引起注意,於是用了硫酸燒傷手,不能工作,老闆只好讓他放假。包紮好之後,利用清晨,Dr.Smith將他送到貨運站,寄往費城。途中箱子被丟來丟去,他都不敢發出聲音,直到安全的地方,重新開始人生。

Henry "Box" Brown 是最有名的逃亡黑奴故事,因為他的點子沒有別人想得到。作者用樹葉離開樹、鳥兒自由飛來形容奴隸必會離開家人、還有之後他心嚮往的自由;繪者畫Henry被倒著放轉來轉去的神情、姿態,也著墨心情就像天色將亮不亮的光影色彩,印刷品質呈現圖的質感。

1.16.2008

First the Egg

這是熱騰騰,剛得到兩項童書大賞的圖畫書,真的很圖畫。獎項分別是Caldecott Honor Award、和Theodor Seuss Geisel Award,前者以圖畫為主、後者為獎勵初級閱讀圖畫書。在2007年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的10Best Illustrated Picture books

收到Book of Wonder 寄來的作者簽名書,還沒來得及寫下來。趁著得獎日念給小孩聽,其實沒幾個字,但是我想創作本身的創意與線條、色彩、佈局才是重點。

Horn Book今年的Picture Book Award Winner, Dog and Bear 也出自同一位作家。

作者Laura Vaccaro Seeger是著名反戰民歌手Pete Seeger家族成員,她也曾經以動畫獲得艾美獎,目前為止她的每本書風格皆異,是位多才多藝的創作者。

1.14.2008

Seal Surfer, by Michael Foreman

這是手邊僅有的Michael Foreman的原文書。
那年春天,爺爺與孫子小心地爬上岩石看海,看到另一塊大岩石上有一微動的石塊,仔細一看才知道是隻海豹,但是再仔細看牠的身上是紅的,悄悄地再爬近一點看,看到初生的小海豹,爺爺叮嚀:不要太靠近。這時的畫面可以看到男孩是個兩邊撐著拐杖的孩子。

夏天有好一陣子沒看到海豹家族;秋天又回來了;嚴冷冬天,他努力上學而小海豹在海裡也奮力游泳,有些小海豹可能就撞傷死去;再到春天,只有媽媽回來,他們猜想小海豹不在了;夏天,男孩和朋友學風浪板,滑出去之後感到另一股水流衝來,原來是小海豹回來了,他們又一起玩了,男孩太高興了,一不注意就被大浪打翻沈下去了,他沒辦法游泳,幸好小海豹將他頂回岸上;接著是寒峻的冬天,春天到時,已不見爺爺的身影了,男孩由朋友推著輪椅到海邊,但是看不到任何一隻海豹;到了夏天,他們終於又看到小海豹,而且帶著牠的小海豹來了;男孩希望有一天他也會帶著他的孩子在海邊看著、等著海豹來。

季節輪迴,生命輪迴,文章裡沒有提到任何有關男孩的不方便,只是用圖表示,但是他和每個正常的朋友一樣:看海、玩水、等海豹來,而男孩和海豹的生命與情誼象徵了所有的人類、動物之間的友誼可以超越任何障礙。

1.11.2008

THE MOZART QUESTION, by Michael Morpurgo illustrated by Michael Foreman

Dec. 28, 2007
以一位菜鳥記者因為上司生病臨時被派到威尼斯採訪當今的名小琴家為故事主軸,音樂家的禁忌就是莫札特,沒有人可以問這個敏感問題,所有要採訪的人都被叮嚀三緘其口,這位年輕記者連研究音樂家的時間都沒有就出門了。

沒想到她因為太緊張,只顧著聽被訪問的人講話卻想不出問題,脫口而出“我只知道不能問莫札特“。驚慌之下怕誤了事反倒越描越黑。小提琴家的父親幾天前去世,他終於自動說出了莫札特問題的緣由。他的父親被送到集中營時因為可以拉琴安撫人心,所以被派到樂團中,他的母親也是,他們慶幸自己免於一死,卻又看到一群又一群的男女老幼被送進密室,心中羞憤之餘,放出集中營後再也不提音樂的事,沒想到他們的孩子是個天生音樂家,讓他習琴的唯一條件就是不能拉奏莫札特的曲子,因為那是他們心中的痛。

即使全世界猶太人不間斷地出版有關希特勒、集中營、蓋世太保、屠殺猶太人的文獻、安妮日記,多到除非特別有興趣,通常讀者都是直接跳過這區書目;Michael Morpurgo這樣的書寫方式完全跳脫束縛,深觸讀者。

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 in the world, by Michael Morpurgo illustrated by Michael Foreman

Dec.25, 2007這是一本12公分平方的小書,曾經在日本看到,因為不黯日文,只猜測與電影“西線無戰事“那件事有關,就在耶誕假期間再度看到原版,決不能錯過了。

Michael Morpurgo 曾任英國童書桂冠The Children's Laureate 2003-2005,在227少年讀書會中淑芬引導我們讀The Butterfly Lion,他的書可能與我心中某些頻率是很相合的,連看不完少年小說的我都是打開之後一定看完。他與妻子目前開設三處讓都市小孩實習的農村。

Michael Foreman印象裡是最會戰爭的,因為是英國版,所以在美國並不普遍,即使台灣也是,前幾年英國送到台灣的Magic Pencil展覽裡見到一、二幅。他得過兩次凱特格林威獎。

作者借用一個藏在古董店舊書桌夾層的鐵盒裡保存的一封家書來開啟故事,這封信是一位從軍的先生寫給在家殷殷期盼的太太,告訴她,耶誕節那天,前線的英軍和德軍因德軍搖白旗建議停戰而一起過節,有酒的拿酒,有肉的拿肉,唱歌跳舞,於是隔天,他寫下這封信寄回家。信封上顫抖的字跡記著"Jim's last letter, received 25th January 1915. To be buried with me when the time comes."。 老太太已經因為失智、住宅失火,住在老人院,當她再度看到這封信時以為她的先生回來了,整個故事就在失智老太太太興奮蹦出一連串停不下來的話中結束,留下低落的沈思給讀者。

在這個戰爭的時代,這樣的書一本一本地出,卻阻擋不了狂妄的政客以民為肉俎。

The Twin Giants, by Dick King-smith illustrated by Mini Grey

Dec. 26, 2007一看是Mini Grey畫的,記取上次她說的封面比較的事,所以即使需要扛回美國,還是決定買下這本英國版的,順便當成一晚的床邊閱讀。

故事從一對巨人夫妻生下一對雙胞胎開始,他們看起來一樣,做的事一樣,唯一不一樣的:一個喜歡吃肉,一個喜歡吃青菜,巨人的生命不會很長,但是長得很快,所以12歲時已經12尺高了,爸爸媽媽也去世了,他們必須獨立生活,學著做所有的事養活自己。山下的村民很害怕他們來採蔬菜、或搶食物,他們兄弟也感情好得不得了,最常說的便是“沒有你,我就沒辦法完成這件事!“

但是有一天他們都大到想結婚了,從這座山頭到那山頭,一共有七座山,他們要找的不是一般的“矮人“,是巨人,他們一起,可是沒辦法一次遇到兩個女巨人,所以他們往往變成競爭對手,這樣對對方公平,所以他們決定分開找,愛吃菜的找到一位愛啃骨頭的要介紹給他兄弟,女孩以為他在玩把戲,因為他們太像,像到沒有人可以分辨,所以幾次折騰下,都沒有希望。直到第七座山頭,一個往西一個往東,總算有個兄弟先遇到一位適合的對象,沒想到她還個雙胞胎姊妹,所以剛好!

他們決定分開住,因為一座山養不起4個巨人,他們要住兩座山。
(書的背面)
Dick King-Smith是英國童書作家,擅長以動物為主角,著名小說Babe: The Gallant Pig 已被拍成電影。Dick 早年是農夫,當了20年農夫才轉業寫做,所以他常常以農舍裡發生的事為背景開始寫作。Emily's Legs寫一隻十隻腳的蜘蛛從小跑得快、爬得高,爸爸媽媽有幾百隻小孩,從來也沒數過小孩的手腳,直到某天得獎上台才被發現長得不一樣,大家都說她“cheating",所以人生也不一樣了…直到她被吸塵器吸走…,由動物隱喻人生是他的小說共通之處。

1.10.2008

NOT A STICK, by Antoinette Portis

作者的第一本書NOT A BOX得到了2007 Theodor Seuss Geisel Honor (幼兒閱讀獎),目賭她本人在ALA會場簽名,非常美麗高雅。而且書裡提到的場景我也有經驗:孩子們用紙箱當火車,我家的MF和她幾乎同天生日的Derek非常有默契,創意十足,拿起妹妹的尿布箱,上下打通兩人鑽進去套在裡面,提著前面和後面就開跑了,是火車!
Not-a-box box

新書裡的NOT A STICK變成not-a-stick stick—
Hey be careful with that stick.
It's not a stick(是釣魚桿)
Look where you're going with that stick.
What stick?(是儀隊前導的隊杖)
Watch where you point that stick.
This is not a stick(是畫筆)…
可以是用來舉重、或是當馬騎、打壞人的叉、鬥龍的寶劍,就是“不是樹枝“
stick 可以有多種解釋,但是就是“不是...“,

她可以是我秘書、朋友、DJ、隔壁寢室、同交通車、活字典,MS也非常喜歡NOT A BOX,NAB一書的封面是紙箱的材質,而NAS一書用的就像樹皮。Antoinette 在迪士尼的產品部工作,目前這是她創作僅有的兩本圖畫書。

1.08.2008

Hug Time

有時為了查一本書或一位作者,但是一到網路上就沒完沒了,可能已經讀到作者的其他書了,卻回不來。當然這也是真正動手寫之後獲益的部份,雖然部落格不像白紙黑字,但寫出來的總得有憑有據,所以東查西查就迷失在網路上了。

Patrick McDonnell?從2005年The Gift of Nothing,2006年Art, Just Like Heaven,到新書Hug Time,原來他是著名漫畫Mutts,的繪者。一但著手童書時,馬上進入狀況。每一本書總藉著一個小主題大膽發揮,對於擅長漫畫的作者,圖畫書已經變成他們下個領域了。

這是一本適合情人節的,但是Valentine's Day 泛指所有朋友、家人、同事皆可,一張hug to-do list可以改變世界。

1.05.2008

Romeow & Drooliet, by Nina Laden

以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為題材,用貓與狗來代表兩個仇恨家族,死亡的一幕,也因為貓兒可以將九命之一命轉給心愛的人,所以Drooliet不必死,讓愛情悲劇神話化之後,喜劇收場。

Nina Laden用了許多舞台劇本的寫法,學用押韻、咬音,模仿莎翁的劇本,雖然Publishers' Weekly書評不怎樣,也讓Nina很傷心,但是她說她不會為書評寫作,她是為讀者寫的。

When Pigcasso Met Mootisse,運用與豬、牛諧音的名字,讓大家了解Picasso 與Matisse的情誼與各有各的特別;但是我也覺得繼續以名字與動物角色的諧音為主題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聽說下一本書是Brothers Van Goat

1.03.2008

The Night I Followed The Dog, by Nina Laden

這本書作者Nina Laden寫於1989,當她如往常在書桌寫字,突發奇想,於是寫下這個晚上狗兒到哪裡去的故事,之後拿給朋友看,朋友覺得不是很好,她想也沒想就將這個故事丟進抽屜。從1984年開始,她成為自由撰稿人,接了許多案子,幫人做圖案設計,但是都沒有做出自己的作品,讓她嚐到工作瓶頸,而且母親去世了,Nina當初最想成為童書作家的夢想遙遙無期;1993年,她再度拿出這個故事,投到出版社,同時,她也開始用粉彩做畫。

1994年,她的第一本書出版了,31歲,雖然比她期望的30歲慢了一點,還是開始了;這本書之後讓Nina 的書到許多國家出版:日本、法國、瑞士、比利時、韓國、澳洲、紐西蘭、巴西、西班牙、加拿大,當然還有美國。

小孩常常會問媽媽,“我睡覺的時候妳在做什麼?“;男孩有天清晨看到他的狗兒回來了,而且還是“黑頭ㄚ車“送回來,狗兒西裝畢挺,引起小主人的好奇,所以隔天晚上大家都睡了,男孩就悄悄到狗屋外東瞧西瞧,哇,何時已經裝潢豪華,還可以看見整排的西裝,沙發、電視、狗雜誌,早已不是當年他幫忙蓋的狗屋了。接著,看到大車來接,男孩趕緊跳上腳踏車,追!最後停在暗巷中,門口寫著“THE DOGHOUSE",他開門張望時,就被痧皮狗擋下來,幸好他的狗兒來解圍,他是這裡的“老大“,THE DOGHOUSE是讓白天受盡主人氣的狗兒來釋放壓力的地方,就像人們的酒吧,有晚餐、宵夜、唱歌、跳舞、拍照留念…,他受到很好的招待才離開。

男孩騎車回家,想著到底誰才是住狗屋的?!